夫醫(yī)者,非仁愛之士,不可托也;非聰明理達,不可任也;非廉潔淳良,不可信也。
在崔麗飛主任幾十年的行醫(yī)生涯中,始終堅守著對醫(yī)學的最初信仰。她常說,做醫(yī)生,一定要認真和嚴謹。一個診斷不僅僅關系著病人的病情,更關系著病人的幸福和人生。
她是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貢獻者
她沒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跡,她也不是什么偉人明星。但就是憑借著這“一切以患者為先”的精神,用一顆樸實細膩的心,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,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。
她說:“從穿起白大褂的那天起,我們就把自己的一生和看病救人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?;颊叩昧思膊∫呀泬虿恍伊?,病痛,以及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,這些都是尋常人無法體會的。我作為醫(yī)生,不光要單方面解決患者身上的痛苦,更多的是要給他們愛的力量,生活的力量。”作為醫(yī)生,她始終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職責!
她不斷挑戰(zhàn)熱衷學習新技術
“‘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’醫(yī)者只有掌握了高超的醫(yī)術,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民。”這是崔麗飛從醫(yī)的信條。
玻切手術曾經是眼底學界的難題,而崔麗飛在此方面卻有著自己特別造詣,并在不斷的探索與總結中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經驗。
把時光拉回80年代末,那時,玻切手術剛進入我國,好學的崔麗飛得知這個信息,想著自己作為一個眼底病醫(yī)生,必須要好好把這門技術學到手,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,幫患者緩解病痛。于是,她通過各種渠道去收集玻切手術的相關資料,還在國內開展玻切手術學習班的報名參加。終于,崔麗飛成為了沈陽、福建的玻切先驅,但她并沒有就此懈怠,她依然時刻關注學科前沿技術動態(tài),而且只要醫(yī)院引入新技術、新設備,她都是立刻去嘗試、去學習、去應用。
她是一位有人文關懷的眼底病醫(yī)生
“作為一名醫(yī)生,就是將病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。”這是崔麗飛對組里醫(yī)護工作人員的要求,而她本人,也一直用行動為之做了詮釋。
崔麗飛不僅僅是為患者治療,更隨時細心關注病人的狀況。一次,崔麗飛為一個5歲的小患者做完玻切手術,因為在玻切手術中有填充硅油,病人必須保持低頭位才能更好地恢復。手術后,崔麗飛擔心小患者做不到低頭位,會到處亂跑,便親自去買了好多低頭才能玩的玩具給這位小患者玩,有空時還陪他一起玩,一起聊天,而且特別交代夜值的護士查房要多走幾趟,多關注孩子的睡姿。
“她沒有專家的架子,就是一位普通的醫(yī)生,讓我們覺得特別親切。”很多患者都深深感嘆。而崔麗飛說,“真正為病人治好病才是我們的真正目標。作為一名醫(yī)生,能讓絕大多數(shù)的患者滿意,便內心無愧。只有我們用心,患者才能安心!”